譯國譯民口譯員助力聯合國南南合作農業培訓項目圓滿成功
2018年發展中國家食用菌技術培訓班于5月10日上午在福州隆重舉行,來自蒙古、印尼、泰國、斯里蘭卡、桑給巴爾等6個國家的17名學員將在福州參加為期35天的培訓班。
持續一個月的聯合國南南合作農業培訓項目,由譯國譯民翻譯服務有限公司派出的優秀口譯老師順利完成。
針對本次項目,我們的口譯老師做了哪些譯前準備?在翻譯中又遇到什么問題?小編邀請到其中一位口譯老師來和我們聊聊。
受訪譯員簡介
■ 廣外高級翻譯學院MTI口譯碩士
■ 人社部CATTI二級口譯證書
■ 英語專業八級口語與口譯考試優秀
■ 數十場交傳經驗,口譯場合涉及政府及商業會議會談、講座、晚會、開閉幕式…
曾參與的部分口譯項目包括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外國貴賓媒體采訪會交傳
■ 南方醫科大學博士項目開班儀式耳語同傳及演講、答辯交傳
■ 國家人力資源培訓項目講座及開班結業交替傳譯
■ 中德企業合作交流會宴會致辭交傳
Q1 為這次培訓項目,您做了哪些譯前準備?
一方面我先熟悉課件ppt的內容,另一方面整理出其中常見的、較為容易記憶的單詞進行記憶,然后將復雜、出現頻率較低的單詞進行整理歸類,以便需要用到時能及時查找到。
比如食用菌——通稱蘑菇,是非常常見的食物,但并不能簡單地都用mushroom一言蔽之。他們種類繁多,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常見的更是包括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靈芝等,其中竹蓀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短裙竹蓀(Dictyopora%20Duplicata)、長裙竹蓀(Dictyopora%20Indusiata)、朱紅竹蓀(Dictyophora%20Cinnabarina)、棘托竹蓀(Dictyophora%20Echinovolvata)、黃裙竹蓀(Dictyophora%20Lutea)、紅托竹蓀(Dictyophora%20Rubrovolvata)等等。除了食用菌常見的部位菌柄(stipe)、菌褶(gill)、菌傘(pileus)外,竹蓀還有特殊的菌裙(indusium)的部位。
除了記憶這些不同食用菌的術語外,還有通用的術語,比如栽培中較為常見的原種(primary spawn)、母種(mother spawn)、栽培種(culture spawn)、菌株(strain)、菌絲(mycelia)、原基(Primordium)、菌索(Rhizomorph)等較為容易記憶的術語。至于遇上復雜的病蟲害術語,例如托拉斯假單孢桿菌、假單孢桿菌細菌、半知菌有害疣孢霉、眼菌蚊類、赤眼蜂等,就只能多多借助術語表和課件ppt的輔助作用。
Q2 在這次培訓項目中,您有遇到什么問題嗎?
老師上課經常會脫離課件,進行引申,簡述自身栽培研究的經驗、食用菌的其他特性以及注意事項等等,也需要譯員對整體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講竹蓀時,老師可能會引用蘑菇、香菇、銀耳等就其栽培溫度、濕度和季節等進行橫向對比,如果沒有對其他食用菌進行一定的準備和了解,也可能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課后的提問環節,學員經常熱情地就課上的內容不解之處進行提問,有時譯員就需要克服不同英語口音之間的差異問題,從而使問題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Q3 這次培訓項目,您有什么收獲?
通過這一期的培訓,能夠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為中國農業技術的傳播以及與外國友人之間進行交流搭建溝通的橋梁,同時也豐富了自身對食用菌的了解,讓我更進一步理解了口譯員的職責和意義之所在。
我們的口譯老師除了日常口譯教學,還承接市場上的口譯實戰任務,真正做到了學“譯”相長!
本次培訓班的內容涵蓋食用菌栽培、加工、機械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內容全面實用。開展實用技術援外培訓是福建省加強南南合作,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促進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措施之一。譯國譯民翻譯服務有限公司也在其戰略下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