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國譯民“拔苗助長”式的人才管理機制
人力資源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人本身就是復雜而多變的,凡涉及到人的工作,每一件看似的小事,其實都是天大的事。人力資源最主要的工作是幫助別人,讓別人成功,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2010年11月9日,我從原公司離職來到譯國譯民,不是因為薪資高,也不是因為這個行業特別好,而是因為經理的一句話—譯國譯民很珍惜人才,所以我很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我希望在短時間內打造一個超過世界500強人力資源部的人力資源管理團隊。
上海出差
2011年6月,經過半年的摸爬滾打,我完成了2011年的前期招聘工作。以為忙了大半年在招聘淡季的時候終于可以喘口氣了,沒想到這時突然被派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繼續招聘,這對于我這個不曾出過省的人來說既興奮又忐忑。上海是一個很多人都向往的大都市,一個多次在電視劇中出現的城市,一個我第一次出省要去的城市,我怎么可能不興奮;但同時正因為我對它的不熟悉我更加忐忑,我不了解哪里的招聘會比較好,哪個招聘網站效果更好,上海的人才有何特點,我們的公司在上海的競爭力如何,現在是招聘淡季,招人十分困難,我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招不到人該怎么辦……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覺得特別的忐忑。
6月一個招聘的淡季時段,果不其然在上海的第一周我一無所獲,簡歷量少、上海公司規模小、薪資沒有競爭力,公司地點偏遠……種種問題都讓我喘不過氣。我漸漸的開始退縮,這樣的條件叫我如何招聘,我開始抱怨,開始鬧情緒,這個時候經理開始刺激我,說我太容易放棄,這樣根本不適合做招聘……受不了刺激的我開始不顧一切的注冊招聘網站發布招聘信息,利用上海可以利用的資源,每天花10-12個小時的時間在招聘上,終于在規定的時間找到合適的人員。
獨立承擔招聘
2011年10月,每年10月都是招聘旺季的開始,也是人事部忙碌的開始,我也顯得特別的忙碌,因為我真正開始獨立負責招聘工作,我負責除了銷售崗位外的所有崗位招聘,所以我感覺壓力特別大,所以10月份開始我就忙碌于各個高校,不管是漳州、廈門、三明、寧德還是福州我們都張羅著做宣講參加招聘會。2個多月不是在出差的路上就是在面試中,可以說沒有周末沒有太多空余的時間,基本每天倒頭就睡。這樣一圈走下來基本都12月底了,12月底到1月底又是招聘的小淡季,學生忙碌著期末考,有經驗的忙碌著準備過春節。這樣的一個情況又給我一個難題了,學生基本都要春節過后才會入職,有經驗的這時間不會選擇跳槽,也就意味著這個時間段公司的招聘任務將沒辦法解決,這樣公司的發展將出現大問題,這個時候翻譯部、網絡部的同事就開始幫忙舉薦人才,為公司的發展奉獻一份力量。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輪崗
2012年4月,2012年是一個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本命年,24周歲的我不想一直這樣瞎忙,我想真正做點什么,但是卻一直在原地打轉,可能就是大家所說的瓶頸吧,我感到很苦惱很郁悶。這時經理好像看出了我的想法,讓我去輪崗,輪崗線路都幫我想好了,3個月時間分別輪崗于項目部—銷售部—總經辦。剛開始我很排斥,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招聘,這個時候去輪崗會讓我之前的努力都白費,課時經理很堅持,他說“經驗不足可以用知識來補充,可是視野太小就只能多出去走走,希望你開闊了視野之后再回來做招聘會有新的突破……”就這樣我又一次踏上了新的旅程——輪崗。
資源部輪崗
輪崗的決定比較突然,匆忙交接下工作就去了資源部,資源部是一個全新的部門,沒人有帶,我和蒲威之前都沒太多接觸這個工作,所以經理讓我安排蒲威的工作時,我自己特別沒有思路,也不知道要怎么帶蒲威。幸好后來有小馬姐和黃津的幫助我才能很快的熟悉這個工作,而且比較順利的完成了資源部的工作。
武漢之行
武漢有個很棒的地方就是好的大學很多,所以在武漢顯得人才特別多,正好那個時間段又是招聘的好時間,但是不一樣的領導工作風格差很多,選人的標準也特別不一樣,所以在前期的招聘中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領導要的人和我要的人是不一樣的,新的環境讓我非常不適應,雖然以往也是做人力資源工作,但這一次卻讓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幸的是最后答題完成了招聘任務,赴往北京完成下一步輪崗
北京之行
北京我們的首都,所以進京讓我不免有些興奮。可是興奮就在我去北京公司的路上降為忐忑,一間30多平方米的小辦公室處在北京的最西邊的一個沒有正常道路的小巷子里頭,我越走心越涼,我在想這在北京如何完成招聘啊。到公司認識了同事熟悉的環境之后剩下的就是怎么完成北京一直以來的問題——招聘難。
想盡一切辦法,面試地方和上班的地方分開、發布招聘信息,自己搜索下載簡歷約面試……,在北京的招聘算比較幸運,一周內就招到兩個人員。
小團隊建起來之后我們發現不管是在做業務上還是在招聘上,北京公司的地點是很不合適的,絕對要換。最后我們決定搬家,但是這次的搬家卻使我們損失慘重,第一,對北京人的辦事風格不了解;第二,沒有人對北京特別熟悉;第三缺乏經驗;第四,時間太緊。找新地方搬家這整個過程基本是我來執行,所以我要付很大一部分責任,在轉租房間時銷售能力不足,在面對強勢的中介時,沒辦法與之相抗衡以至于在退房子的時候一直處于被動地位,所以在處理房子的事情上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公司并沒有怪我,還和我說沒事,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為成長交一些學費,這個公司可以為你們買單,我聽了很感動,所以拼命的幫公司做好每一件事。最后在大家同心協力下北京公司很順利的有了新著落,接著就是我開始真正的做業務工作了。在業務上的成長我要感謝瓊心、鵬飛和益都,是他們一步步的教我要怎么跑展會,怎么攻略招聘會,如何做好客戶跟進……
回頭來看這一次次的趕鴨子上架,無疑讓我的職業進階高了一層又一層。這種能力不僅僅是對招聘的諳熟,更在于我可以很好的理解高管們在招聘方面的意圖和想法,并可以和他們在同一平臺對話。
這種“拔苗助長”式的人才管理機制,是中國企業最常運用的,也是譯國譯民做常用的。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成功了,在新的環境下成長,但也有失敗案例。認真分析就可以知道,如果員工對公司的價值觀、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有一定的悟性,能夠了解自我并愿意做出改變,這樣的人往往都能成功。反之,那些不能溝通,不愛學習,只是一味“等、靠、要”的,都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