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習營名師講座系列:北外高翻李長栓教授分享科學翻譯觀的獨到見解
《翻譯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主講嘉賓
李長栓教授
■內容大綱
翻譯的標準可以定為“信”“達”“切”,即意思正確、語言通順、符合需要。翻譯的過程,就是力圖實現三個標準的過程,是解決理解、表達和變通問題的過程。
主講嘉賓簡介
李長栓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院長、聯合國在冊譯員。長期從事翻譯教學、研究,兼做口筆譯實踐,擅長法律翻譯。曾在紐約、日內瓦、曼谷等聯合國機構短期從事英漢筆譯,并為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提供遠程翻譯服務;曾應邀為奧運會等重大活動翻譯審校文件。被學生親切地稱為“栓哥”。
零距離接觸大咖名師,機會難得,快拉上你的小伙伴一起參加吧!
基于多年的翻譯實踐及教學經驗,李長栓教授本次講座將為大家分享他關于科學翻譯觀的獨到見解。他認為:翻譯是發現真相和再現真相的過程,是與第三者溝通的過程。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充分遵循理解、表達與變通的原則。下面我們通過一些簡單的例子來提前感受下:
李長栓:你被翻譯黑過嗎?
中國的機場、醫院、景點、飯店等公共場所的英語標識、指引、菜單等,因為各種各樣的“神翻譯”,給英文讀者帶來無窮談資和樂趣,備受國外游客的關注和“喜愛”,也是中國學術研究的一塊陣地。
然而,國外讀者的反饋發表在英文網站,國內專家的研究發表在學術期刊,普通大眾不懂英文,也不會去看學術期刊,因此,關于“語言景觀”翻譯的討論,僅僅局限在學術圈,沒有進入大眾視野,自然無法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各種各樣的翻譯笑話仍在不斷產生,嚴重影響中國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
本文通過一些具體例子,向普通大眾揭示中國景觀語言翻譯存在的嚴重問題,以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通過設立專門機制,來規范管理英文標識的翻譯。
被翻譯黑了
網上廣為流傳的一些譯例,看起來匪夷所思,只能解釋為用戶給的翻譯費太低,或者不給翻譯費,被翻譯黑了。比如,某健身房的“大操廳”,赫然寫著英文BigF**kHall。這里省略了兩個字母,因為那是個英文臟字。“操”讀作第四聲,確實不文雅,但譯者為什么選擇這個意思來體現,恐怕除了欺負用戶無知,沒有別的理由。
無獨有偶。如果在谷歌圖片查找“干菜類”“干貨”“海干貨區”,會發現有不少商家將其翻譯為F***Vegetables”、“F***Goods”、“TheSeaF***sGoods”。如果質問譯者,譯者可能會爭辯說:“干”(第四聲)也有這個意思啊!
對于不識外文的人來說,英文寫什么毫無意義,但在英語讀者眼里,這些單詞都是會引起思想反應的。谷歌圖庫里有一張照片,一個端莊漂亮的洋妞,穿了一件文化衫,胸前赫然印著一個大大的繁體“雞”字。筆者相信她不認識這個字,或者不了解這個字隱含的意思,穿漢字文化衫只是為了趕時髦。在一般的外國人眼中,這個字當然毫無意義,但認識漢字的華人看了會有何感想?這種感想,就是外國人看到中國各種“干菜”的想法。
被機器騙了
人類一直夢想實現翻譯的自動化,打破不同語言之間的溝通障礙,于是出現了機器翻譯。隨著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機器口譯。歐洲不同語言之間的結構和概念范疇相似,機器翻譯效果相對較好;但差距較大的語言,比如漢語和英語之間,利用機器翻譯就會鬧出很多笑話。
前兩年有人爆出,東航值機柜臺前“請在一米線外等候”被翻譯為PleaseWaitOutsideRice-FlourNoodle。機器把“米線”識別為一個詞,于是,英語的意思成了“請在大米面做的面條外等候”。
無獨有偶。如果到谷歌圖庫里查找“簽到處”,會發現大量的會議接待背板上寫著SignEverywhere(請在所有的地方簽字)。原來,機器把“到處”識別為一個單詞。
中國銀行某營業點,有個“對公業務專窗”,英文寫成ToMaleBusiness(對男性的業務)。原來機器把“公”字理解為“公母”的“公”。還有某景點的“小便間”,被翻譯為BetweenUrine(在尿之間)。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大體代表了機器的“理解”水平(如果機器具有理解能力的話)。
遇到獨具特色的中國菜名,機器翻譯更是抓狂。比如,網絡圖片顯示,有餐館把“干爆鴨子”翻譯為F**kTheDuckUntilExploded,意思是“一直把鴨子干到爆炸”(谷歌翻譯是DryBlastingDuck/正在爆炸的干鴨子);把“川味毛血旺”翻譯為TheSichuan’sHairBloodIsProsperous,意思是“四川的毛發血液是興旺的”;把“竹炭丸子”,翻譯為CharcoalBalls,意思是“焦炭球”;把“夫妻肺片”翻譯為HusbandAndWifeLungSlice,意思是“丈夫和妻子的肺部切片”(谷歌翻譯是CoupleLung/兩口子的肺);焦溜丸子,翻譯為DeepFriedMetalBall,意思是“油炸鐵蛋”。
你說這樣的東西,老外敢吃嗎?
我舉出這些例子,并非否定機器翻譯的成就。機器翻譯也有翻譯正確的時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方便,也提高了專業譯者的工作效率。但機器翻譯的最大問題是,機器本身不知道自己翻譯的結果是對還是錯。如果用戶不懂外語,單純依靠機器翻譯,說不定就是上面的結果。
太相信譯員了
一般人認為,學了幾年外語,就可以做翻譯了;學了翻譯專業,就是翻譯專家了。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
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包括英語專業的學生,英語表達水平(不是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可能達不到英語國家小學畢業的水平。這樣說的根據是:小學六年,學英語的時間折算為一年;中學六年,學英語的時間再折算為一年;本科英語專業,算作四年。這三項加起來正好是六年,而且還沒有家庭和社會英語環境。按照輸入決定輸出的道理,你說能達到什么水平?
所以,中國人做漢譯英,先天不足。前面說機器翻譯鬧笑話;人工翻譯,也好不到哪里去。學過一點外語的,會把每個字翻譯出來,擺在一起,就算英文。學過一點翻譯的,可能會逐字翻譯,再按照英文語法調整一下順序。這兩種方法,除少數情況下會碰對外,多數情況下的翻譯結果毫無意義,甚至十分滑稽。
比如,“小心碰頭”。譯者可能在字典上查到“小心”是Careful,“碰頭”是Meet。于是,“小心碰頭”就成了CarefullyMeet。但這兩個英文詞放在一起,如果有意義的話,意思就是“小心翼翼地見面”。原來,字典上給出的“碰頭”,是“會面”的意思。即使碰巧把“碰頭”正確地譯為BumpYourHead,兩部分加起來,就是:請小心翼翼地碰一下你的頭,意思也不正確。
同樣道理,“當心落水”,許多地方都翻譯成了“請小心翼翼地滑到水中”(CarefullyFallIntoWater)。最近看到某城市“美政路”,翻譯為TheUnitedStatesGovernmentRoad(美國政府的路),“錢潮路”翻譯為Money-is-ComingRoad(錢來了路),不知道是人,還是機器翻譯的。
像這樣簡單的意思都表達不清,復雜一點的,英文更是捉襟見肘。比如,某個寺廟里面有個提示:誦經時請勿喧嘩。目的是提醒游客,在寺廟舉辦誦經活動的時候,請保持安靜。相應的英文為:Don’tMakeConfusedNoiseWhenChanting,意思是“請(僧人)在誦經的時候不要發出感到困惑的噪音”。完全沒有意義。
翻譯是需要經過一個查證、綜合判斷、交叉檢驗的細致過程。查證的背后是譯者的敏銳觸角,也是譯者的信念和擔當。如何解決翻譯實踐中遇到的類似問題,使譯者正確傳遞出需要表達的意思,李長栓教授將在本次講座中給大家一些建議,記得來參加哦~